篇一:以桥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成千上万座雄伟大桥横跨在汪洋大江大河之上,壮丽巍峨,就像黑夜里升起的无数盏明灯,眼下的一切都犹如万千游鱼过江一般,熠熠生辉,如同瑰丽的梦与浮空的灵魂一样,俯瞰整个历史,承载无数希望,照亮整个世间。
这就是桥,山重水复时的柳暗花明,身处绝境时的光明希望。
他们有人身披白色盔甲,怀揣火种走过长夜,越过崎岖的峰峦,跨过荆棘的深渊。他们不需要历史来记载功勋,不需要那些空虚和华丽的称颂,他们有人甚至到死姓名都不为人所知-他们不需要,他们只需要万千英灵记住他们无数人的舍生忘死和前赴后继的努力。
这就是桥,明明身下已是波涛汹涌,却还要咬牙坚持为所有人搭起生路的事物,他们将明灯缓缓放入黑夜。
他们有人一身迷彩,默默无闻,每日每夜地承受艰苦的训练,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候挺身而出,怀揣着炽烈的顽心走向最宽容的刑场,到最后,竟庆幸于夕阳仍留在身上。
他们有些人甚至都来不及讲,这故事有多跌宕。
这就是桥,明明身下已是枪林弹雨,却还需要挺身而出为所有人搭起生路的事物。他们将明灯缓缓放入黑夜。
向着朝阳,他们走过冬夜寒风。
再往前,他们一袭朝服在身,头上一顶乌纱帽却好一把重担,沉沉地压在他们的肩膀,但他们不在乎,他们迎难而上,或许有佞臣的威逼,却依旧一心向民,或许有天子压迫,却依然直言忠谏。他们都不在乎“死亡”这个事件。
他们要的是山河平,是四海清,所有黎民百姓都能够安居乐业。
他们要的是河清海晏,是四海清平。
这就是桥。明明身下已是泥泞不堪,却依然拼尽全力造福苍生的事物,他们将明灯缓缓放入黑夜。
历史无论有多长,他们无论身份有多对立,却总能做出与前人相似的选择。这或许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永生和不朽。他们在历史的尽头相遇,微笑着诉说自己的故事。他们将手里的明灯缓缓放入黑夜……
他们就是桥。千万盏明灯升入长夜,犹如千万金光破云而出,于尘世中贯穿天地。他们的名字永刻地底,他们的灵魂向死而生。
这就是桥……
篇二:以桥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有座桥无形,却陪伴我们从小到大。亲情,是这个世界上不求回报的一份情。它如同一座桥,从此岸连到彼岸。春去秋来,唯一不变的是桥上的我们。
幼儿·上桥
在你的带领下我走上了这座桥,暖暖的亲情是你传递我的。幼年的我,咿呀学语,蹒跚学步,你牵着我的手,沐浴在春风,一切都是美好的。当母亲的你,对于育儿之道陌生而又熟悉。你每天指着绘本,拉着我,换着花样哄爱耍脾气的我。那段时光,如同上桥时的上坡路,怀着好奇,而又十分艰难,而这一直的苦都是你在受,从未听过你的抱怨。
在那个春天,我快乐地成长,你欣慰地看我成长。三月的春光,桥上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童年·依赖
逐渐长大,步入小学,未完全张开翅膀的我,对你相当依赖。面对桥上的小水洼,便把你当作山一样的依赖,不肯自己走。伴着蝉鸣声,你我一同手拉手走在去学校的路上。风吹日晒,站在我身边的人依旧是你。偶然遇下雨天,我拉着你的手,紧紧靠在你身边,在你那把倾斜的伞下,我滴雨作文人网Www.ZuoWenren.coM未沾。那些日子,我的步伐逐渐平稳,渐渐步入初中。在小升初的日子里,日益增长的学习量,让我不太能接受。那个夏天,我依偎在你身旁,抱怨着,而你总会微笑着耐心聆听,你娓娓的回复着悄悄平复了我心的焦虑。
在那个夏天,树上的蝉见证了那些被爱笼罩的日子,加上烈日,桥上变得炽热起来。
青春·陪伴
进入初中,加上青春期,我还未拥有独挡一面的能力却十分逞强,你总是在背后为我默默打理好。在许多个深夜寒冬的夜晚,屋内奋笔疾书的我,身后总会有一双目光注视着我。你似乎有神机妙算的能力,总能掐好时间,赶在我睡觉之前给我端来温热的牛奶,对我说一句:“早点睡哈,得休息好!”我总是沉默不语,而那句话总会在深夜,伴我入眠。日子久了,那份爱传递的形式也逐渐转换为无声的陪伴。那些日子我理所当然地接受着你的爱。
在那个深秋,窗外的梧桐叶,守护着我们,让这座桥上的砖瓦愈发坚固。
年龄在变,时间在变,桥上的我们依旧,亲情在时光中愈酿愈浓。
篇三:以桥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永恒的乡桥
我趴在大巴的窗边,一阵微风引来阵阵木棉花的清香,吹动了我的心弦。啊,站到了。
我轻轻地走下大巴,身后是逐渐远去的乘务员甜美的声音和嘈杂尾气的隆隆声,却都不能打扰这里的一份宁静。我的故乡,我的石桥呀,你们还好吗?
脚步循着记忆匆匆地赶去,是了,正是这熟悉的乡桥,每逢休息的日子,我都会不远千里回来,在桥上走走,看看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风景,那几张石椅,那棵老木绵花树,不知经历了多少年轮,坐椅上的,靠树旁乘凉的,已无曾经的乡人了。
我的手顺着缠绕在石栏上的青藤慢慢地挪动着,踩在桥上木棉花摆动的影子和不小心顽皮脱离树母亲怀抱的嫩叶儿上。它的脊背上已经鲜有人的脚印了,就连以前布鞋的印记也慢慢淡去。它像一位老人,护栏上的粗糙如同乡里老一辈们经历的沧海桑田;又是一名见证者,孤独地见证这故乡里的生机逐渐流逝,叹物是人非。
蹲坐在桥的石阶上,我忽然想起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我长骑在外公肩头去赶集,从桥上走过,总会与乡人们打招呼。“王爷爷,您好!”“哟,妞儿,去赶集呀?”他笑眯眯地说;“咦,何奶奶,今儿怎么那么高兴呢?”“哈哈,就是遇到你个讨喜的小家伙呀!”……可是,现在耳边只有冷风呼呼的嘶喊声了。不知几时,身边的乡人一个个离我而去,一如他们衰老的生命,我的故乡,我的小桥也在老去。眼眶里的晶莹不经意湿润心灵,但我知道,在我心中,可亲的王爷爷、和蔼的何奶奶,还有众多记忆里的故乡的人儿是不会老去的,就像默默付出的乡桥也是永恒的。
我记得外公曾经告诉过我,这矮小的石桥已有很久很久的历史,据说是祖祖祖外公那一辈筑的,当时为了两岸人民和谐往来,在此处搭建了这座石桥,自此,一代又一代的人踏上这座两岸工匠花费几年心血的乡桥,通达对岸互相交流学习,逐渐成了一家人。
我看向竖立在桥旁的石碑,没有留下任何姓名,唯有斑斑不褪的血迹,依稀是曾经筑此桥的乡里被砌刀磨破、被石尖割伤的手印,但他们仍然坚持,默默用躯体、用精神,留下这座供无数人学习、成长、前进而默默无闻的永恒之桥。
乡桥还是一如既往地伫立,纵使它老了,我对故乡、对乡人和这粗糙的石桥的思念依旧如初,因为在我心里,这座桥是永恒的。
篇四:以桥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桥,是童趣。
在故乡,老家的屋旁有座小桥,那是我童年的乐园。常常,我和哥哥两人,在小桥上流连、嬉戏。
桥,是木桥。几根原木,横放在小溪上,就成了桥。
我们从桥的一端走到桥的另一端,来回往返,乐此不疲。木桥“嘎吱嘎吱”的声音,像在唱歌,至今仍回响在我的心头。我们走在桥上,口里不清不楚地唱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这是我至今还记得的一点儿童谣了。
哥哥的肩膀是我的最爱,靠在哥哥的肩膀上,我感到踏实、快乐。
桥,是思乡。幼年的我,随父母一起南下,举家南迁。在繁华的南方的都市里,我们找了一个安身之所。住地外,也有桥,是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桥。踩上去,没有“嘎吱嘎吱”的声音,只有鞋底、轮胎与桥面摩擦发出的刺耳的毫无感情的声音。这使我常常思念故乡屋旁的小木桥,但哥哥的肩膀,依旧枕在我的身旁,让我酣然入梦。梦里,常常出现那悠悠晃晃、嘎吱嘎吱的木桥……
桥,是回忆。小学毕业后,为了我读书,我们又回归故土,又见到了阔别多年的小木桥。横在小溪上的原木,换了又换,走上去,依然能听到那“嘎吱嘎吱”的叫声,可我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年龄的增大,环境的变化,我开始有些不爱说话。只有在无眠的夜深人静时,月光下,我独自徘徊在小桥边,心中那一丝酸楚才会隐隐发作,让我都有些把持不住,在小桥边落泪。朦胧的泪眼中,我仿佛看见哥哥拉着我的手,又一回在木桥上来回地走,又唱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我思念那远在南方的肩膀,渴望得到它的呵护。
桥,是重逢。木桥终于被拆除了,修了水泥桥,它更牢实更宽阔更气派了,哥哥从南方回来了。我和哥哥手拉着手,漫步在桥上。内心深处,希望再一次唱唱“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可是,我怎么也唱不出来。桥变了,人也变了。哥哥长大了,成了一位英武的男子汉,我也长大了,变得不再需要肩膀的呵护,能独自面对风雨了。
不久,我们离开了老家。哥哥像候鸟一样,又向南方飞去了。我离开家乡,继续在求学路上艰难地跋涉。桥,离我愈来愈远。
偶尔,关于儿时的记忆,会闪现出来,还是那样鲜明、温馨……
本文链接:https://www.jianhua.org/xiaoxuezuowen/17813.html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