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观后感600字以上

  • 《觉醒年代》观后感600字以上(通用8篇)

篇一:《觉醒年代》观后感600字以上

逆历史潮流者,必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题记

电视剧觉醒年代主要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一段历史展开叙述。这段时间是一个动荡不安,人民步伐不一的艰难时代,当时的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改变中国混乱不堪的面貌。有人愚昧不知,有人迷茫不前,有人企图复辟帝制,同时也有一大批青年先进分子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剧如其名,觉醒年代讲述的是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到红船革命之间近十年的历史。短短十年,唤醒了中国这条巨龙,这条沉睡了数百年的巨龙被唤醒了!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胡适,蔡公,鲁迅等人成为这期间中国人思想之启蒙。他们共同经营着《新青年》杂志社,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他们是光,照耀着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

我们应该庆幸在当时的背景下,有那么一群人,执笔呐喊,抛头颅,洒热血,为旧中国寻一条出路,没有这些革命先辈的奋斗,就没有我们当下的幸福生活。在政局动荡、军阀混战的那个年代,最无辜的就是平民百姓,而一批批的文人墨客,拯救了这番局面。其实当时谁也不知道该走哪条路,于是就出现了分歧,但他们之间的心心相惜、在爱国面前同一战线,绝不退让的精神让人感到敬佩。

学生即青年的力量也是伟大的,郭心刚、邓中夏、陈延年、陈乔年等一辈青年,他们正值风华正茂的纪,本可以选择放弃,做个普普通通的学子,却为了国家,走上革命的道路,在后来,还没看到中国的新世界就被可恶的军阀反动势力杀害,这是最令人悲痛的。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无论是放在哪个时代,青年一辈,都是初生的红日,它光芒四射,耀眼夺目,照亮了整个中华大地。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亦是如此,风华正茂时,吾辈当自强,将来为国家效力,振兴中华!

篇二:《觉醒年代》观后感600字以上

雷轲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史诗巨制《觉醒年代》正在央视热播。《觉醒年代》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为核心时间,聚集建党风云人物,突出展现了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出的历史贡献,也有周恩来、邓中夏、赵世炎等青年革命者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实践之举,更有陈延年、陈乔等爱国进步青年为国为民做出的流血牺牲……

此外,鲁迅、胡适、蔡元培、辜鸿铭、钱玄同等新旧文化阵营中的知识分子的思想和观点也在《觉醒年代》中形成交锋,塑造了丰富多彩的时代人物群像。这些共产党早期革命领袖有血有肉、有锋芒有理想、有困境有探究,他们的革命品格与斗争精神,深刻传递爱国情怀,传播爱国爱党,艰苦奋斗的正能量。

作文人网Www.ZuoWenren.coM四运动中,无数青年学子以国之运为己之担当,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青年创办杂志《新青年》引革命洪流;抗战革命中,青年毛泽东投笔从戎,秉心中之担当义无返顾投身革命。正值青春的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不同于战乱年代,不必颠沛流离,但我们仍身兼重大使命,不能懈怠,争做永做时代的奋进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此外,我们还需要培养正确的道德认知,不断修身立德,明辨是非,认清世界变局切勿人云亦云,盲目跟风,树一身正气。

每个时代都是一场长征,每一代人都是上一代的接班人,在这跨世纪的接力中,我们应该怀着感恩的心,树立忠诚干净担当的品行,永葆五四精神火炬生生不息,风雨兼程地投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

篇三:《觉醒年代》观后感600字以上

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也许有人是这么想的:不就是革命剧吗,像这样的剧早就过时了。也没有像迪丽热巴,鹿晗那样红遍大街的大明星,老一辈的人看还行,年轻人碰都不会碰吧。但是我想,当他们看完这部剧后估计不会这么想了,反而会赞不绝口。这部剧讲的是中国人的觉醒,这是新中国成立的关键,我们如今生活背后的腥风血雨。我认为它值得每一位中国人去观看、学习。

这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郭心刚,他是本剧中第一个为国捐躯的人。一战后,中国弱无外交,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本应收回德国在山东的主权,可这时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却不乐意了,说德国应将山东交给日本。被人们简称为“巴黎和约”。这件事像一导火索,引燃了整个中国,陈独秀先生在文章里写道: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的十四条宣言,全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

得知此事的郭心刚竟一夜白头。在陈独秀和李大钊安慰下,郭心刚立即加入了由此次巴黎和约事件挑起的“五四运动”,却在游行时发病去世。临死前,郭心刚让他的好友等到山东回来,到他的坟前告诉他和他父亲。

其实当时有一点他们没注意到,当时中国95%以上都是农民,可他们的注意都是在工人阶级,这是很片面的。不过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认识到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最后在毛泽东等共产党人的领导下,进行农村包围城市的斗争,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他们是中国最早觉醒的人,他们当中有的也是觉醒后最先死去的人。但是他们却唤醒了更多的人,甚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奋斗,最后获得了革命胜利。

篇四:《觉醒年代》观后感600字以上

李旌汇

”五四春雷人觉醒,雄师怒吼震西方”

——题记

1919年5月4日,中国的热血青年掀起了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爱国运动,创造了以爱国主义,振兴中华为核心的“五四”精神,为中华儿女留下了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五四”精神有了更加深厚的历史意义和积极的时代价值,作为党员干部,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五四”精神内涵,用心汲取“五四”精神力量,当好新时代“五四”精神的传承者和践行者。

我们要用多一点的温度,感受新生活。“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我们能过上今天的新生活,是因为有党和国家为我们创造环境,社会家庭供我们生活学习。青年要有一个感恩的心,用温度去感受这个世界。特别是2020年伊始汹汹而来的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了一定困难。经历疫情,我们青年要更懂得体察世间冷暖,用我们的力量去回馈国家社会。

拳拳之心,归来仍是少年。五四先驱陈独秀在《爱国心和自觉心》中发表警世言论: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国人无自觉心者,其国必殆。二者俱无,国必不国。不论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爱国之心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立身之本,成才之基。爱国不是空喊口号,爱国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其不光是空喊,爱国主火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其不光是发心的,还是实践的。青年要把“爱国”二字放在心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年强则国家强。先驱长逝,历史已远。然天下居庙堂者与处江湖者,当以史为鉴,牢记民生之重,国运之重,使命之重,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篇五:《觉醒年代》观后感600字以上

“如此后竟没有炬火,我们便是唯一的光。”那些不惜一切为新中国觉醒而奋斗的人,他们便是那个时代唯一的光。

趁着暑期观看了这部《觉醒年代》,看完让人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忘怀。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也是中国人民在黑暗中觉醒的年代,许多有识之士踏上了探索国家新出路的征途。

《觉醒年代》主要讲述了革命先辈李大钊,陈独秀等从新文化运动,创办《新青年》杂志,掀起了一阵新文化运动的潮流,他们主张启发人民的心智,冲击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科学与民主的洗礼,打开了新思想涌动的闸门,给中国带来第一缕明媚的曙光。到五四运动,塑造了一批新青年,他们为了唤醒沉睡的中国,满腔热血,激起了国民的爱国心,给身处苦难的中国人民带来希望。再到建立中国共产党,革命先辈们是如何经历万千磨难,实现救国救民的道路,他们在革命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一往无前,从未有过一丝退缩。

在那样时局混乱的环境里,很多人选择痛恨与抱怨,但是永远有坚守的人,正是因为有他们找寻、探索,拯救,义无反顾地付出,使得我们这个国家逐渐走向光明,历史将永远铭记他们,我们也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历史犹如一面镜子,照耀着百年后的我们。现如今,五四运动的精神继续引领着我们前行,各行各业各个角落,都有着一群优秀的年轻人,他们是志愿者,是航天员,是警察,是消防员……他们不计得失,不惧危险,不分昼夜坚守,付出,履行着他们的责任,贡献着他们的力量。

李大钊先生曾经说过:“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理应背负起先辈们的理想继续前行,不负韶华,去奋斗,去追求,担起少年之责,为实现强国之梦添砖加瓦!

篇六:《觉醒年代》观后感600字以上

孙彬

在那个黑暗的年代,当大多数人还在沉睡时,有一些人已经觉醒,也正是他们,才使中国翻天覆地!

——引言

这个寒假,我观看了一部名为《觉醒年代》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讲述了在民国时期,当全国人民都沉寂在封建礼教的统治中时,陈独秀和李大钊等人领导着《新青年》和北大的诸多学子,开展了改变中国历史的“新文化运动“。

这部电视剧还原了许多当时的情景,如鲁迅写的《狂人日记》,北大“红楼”的修筑,还有袁世凯,张勋的两次复辟帝制……可以说常常使人浮想连翩,惊喜连连。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国革命大家,文学泰斗鲁迅先生所写《狂人日记》时的情景,这本书是以一个疯子为第一人称所写,它讲述了在一个疯子眼里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以一个疯子的言语讽刺了封建的“吃人礼教”。人们迷信,古板,缠足互相欺诈,一个毫无生气的黑暗社会表现地淋滴尽致。

还有李大钊与工人们互帮互助,纯朴真切的友情更是让我感叹,记得在剧中有这样一段情节;李大钊先生听说自己的工友朋友们没有领到工钱,便大过年的用自己的薪水买了好多年货,带给工人们,还亲自和他们包饺子。号外,他还给工人们讲了马克思主义,让工人们重新对新生活燃起了希望……

这部影视作品展现了一个黑暗无光的封建社会,但又塑造了陈独秀等一群为祖国带来希望光芒的人。他们追求新文化,向往新生活,他们为中国注入了新鲜血液。

剧情中陈独秀为了发扬新文化,不惜一次次与权威大家斗智斗勇,这坚定的决心使我敬佩。

感谢《觉醒年代》,它让我见识了先烈们是怎样为了今天的新生活而奋斗,也让我明白,唯有拥有知识和胆魄,才能改变命运,改变时代!

觉醒吧!同学们!用知识武装自己,用精神改变时代

篇七:《觉醒年代》观后感600字以上

赵铭洋

最近,我观看了电视剧《觉醒年代》,让我感慨万千。

新生的中华民国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不甘沉沦,一心想着救国,他们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并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才能使中国人民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才能推动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彻底消灭旧中国,建设新中国。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是中国共产党史上一段广为传颂的佳话。那么“南陈”与“北李”是如何认识,并走到一起的呢?他们的第一次交手,谈论的是什么问题?剧中一开篇,就展现了陈独秀与李大钊相识的过程。

开头几集,于和伟扮演的陈独秀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有激情却不用力过猛,有气场却不虚张声势。既展现了先进知识分子的深邃思想和澎湃的激情,又有普通人的无可奈何。人物的塑造有温度有情感,看起来极具感染力。

看《觉醒年代》就像在看历史,年代感、画面感极强。剧情清晰勾勒出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精神风貌。剧中的人物刻画非常生动和形象,往往一出场,便令人肃然起敬,根本分不清谁才是主角。有故事,有思想,有现实,有理想,有情怀,有教育。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人之风骨,为天下苍生的担当。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勇敢地追求真理,以自己的一腔热血和理想抱负,积极投身于革新运动中,着实令人敬佩不已。

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奋发有为,积极探索,刻苦学习,争做国家栋梁,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八:《觉醒年代》观后感600字以上

暑期的时候,在姥姥家度暑假,跟着姥姥姥爷看了一部使我感慨良多、思绪万千的电视剧《觉醒年代》。

在看这部剧之前,我无法相信,原来我生活的这个国家,曾经是那么混乱,封建。原来有一群人,他们毕生都在为救国奋斗,甚至牺牲。而我,对那个年代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学校作为课外知识的科普,寥寥几句概括了这场新文化运动。我根本不知道这场运动的那些人是谁,是怎样的人。

印象深刻的就是鲁迅出场时,目睹“人血馒头”事件。第一次看时,我震惊了,当时的中国,群众思想是多么无知,会相信如此荒谬的事!看客的冷漠,社会的封建,令我沉思,也令我相信,在当时为什么会有人说出“这国,没法救了”的言论了。

当剧中陈独秀先生的家门口被复古派贴满了辱骂性的纸张时,他的妻子高君曼一边撕着纸,一边擦拭着眼泪,却目光坚定地对他说:“你是什么样的人,我比谁都清楚,我如果因为这两三声就闻之落泪,那我就不是你要找的高君曼!”语气中充满信任。他们的这份爱情令我感动。

最后,便是陈独秀先生送延年乔年出国时了。上一秒,这两个少年,背对阳光地踏上了去法国的邮轮。下一秒他们,脚底染着鲜血,蓬头垢面,伤痕累累,手脚上的铐镣随着一步步走动碰撞。在死亡面前,他们从未惧怕,在阴森的刑场上,他们目光坚定。陈延年,临刑前,宁死不跪被反动派乱刀砍死,年仅29岁。弟弟陈乔年,临刑前大吼道“就让我们的后辈,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这部剧播出后,为了纪念他们,合肥市的延桥路牌下摆满了鲜花,直行后便通往繁华大道。

剧的后半段,先生们都陆续离开,看着每个人的平生简介,几句话概括了他们的一生。我竟然有些不舍。

我想,我见过先生们,在书中,在过去,在未来……


本文链接:https://www.jianhua.org/xiaoxuezuowen/17822.html

《《觉醒年代》观后感600字以上(通用8篇).doc》
《《觉醒年代》观后感600字以上(通用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推荐评星1星 推荐评星2星 推荐评星3星 推荐评星4星 推荐评星5星
下载文档《《觉醒年代》观后感600字以上(通用8篇).doc》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